找到相关内容7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无二续 时轮教法概介

    ”。⑴方便和智慧无二的金刚瑜伽住二谛,世俗谛提倡顶髻等六轮、六界的金刚妃的巴噶本性,其中住大乐性;胜义谛不讲无二法界的变化。轮有十八种:顶轮、额轮、喉轮、心轮、脐轮、秘密轮、左右两手各有三十脉叶三轮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595124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

    修证的次第,也就是从有情因地起修的层次而言,佛陀为教化众生以成就佛道所宣说的教育法门也称为佛教。如果运用现代名词,其所指的就是“教学原理”,其内容涵盖胜义谛世俗谛,并兼顾理论与...

    释觉培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2351445.html
  • 集密本尊法的形成及传播

    vdztnbzan po罗睺罗贤)是提婆在西印度建志城收的一位弟子,他的贡献在于统一了世俗谛和胜义谛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   龙树的密法弟子中,突出的有龙菩提,本名“那迦菩提”或“戍陀戍耆(...瑜伽,诚心祈祷出现好梦境。然后,举头向北若狮子状卧睡,意想众生得金刚持位,体认自身为本尊,渐人梦境,清净幻身的光明是法性空。  龙树在《集密五次第论》中提出了胜义谛光明,光明即空性,由具相轨范师传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451463.html
  • 时轮及时轮乘的形成

    方便和智慧无二的金刚瑜伽住二谛,世俗谛提倡顶髻等六轮、六界的金刚妃的巴噶本性,其中住大乐性;胜义谛不讲无二法界的变化。轮有十八种:顶轮、额轮、喉轮、心轮、脐轮、秘密轮、左右两手各有三十脉叶三轮,双足各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551465.html
  • 生活中的緣起(2)

    有些人如狮子身中虫一样故意咬噬佛教。会解释错误是因为只懂日常用语,而不懂法的语言,当我们对胜义谛的理解能力逐渐消失,只能了解世俗谛,而依著世俗谛来阐明缘起,常见便出现了。因此,我们必须清楚地分辨法的语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0451522.html
  • 佛学研究方法学理路之探索

    金刚乘佛教则以空性与界智无别(dByings dang ye.shes dbyer.med.pa)于胜义谛上超出离一切戏论之空性(sPros.pa thams.chad dang bral.ba ...

    朱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751741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的真理》(3)

    根本思想,在佛教的经论中,有关“空”的分类很多,计有二空、三空、四空、六空、七空、十空、十一空、十六空、十八空等。大体而言,可归纳为人空、法空、胜义空三种。   □指真谛与俗谛。真谛又名第一义谛、胜义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351965.html
  • 熊十力范畴说释论

    这缘于他对佛家“二谛义”观的运用。 “二谛义”指的是佛家所谓的真谛与俗谛。真谛是就终极的超越的立场来说的真理,又称胜义谛、第一义谛。俗谛则是就世俗的经验的立场来说的真理,又称世谛、世俗谛。所谓“...

    刘广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4052054.html
  • 智顗的二谛思想

    的见解;因为常识告诉我们,世间的事物都是真实存“有”的。真谛,又译为胜义谛或第一义谛,都是梵文paramartha-satya 的翻译,乃指最深远、最究竟的真理而言;通常,这是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252272.html
  • 智藏与寂护的二谛思想以及对唯识思想的收摄之比较

    对有部、经部,唯识有形象论,无形象论,一一的加以批判,更上一层的,当然是极无自性的中观了。在寂护的批判中,表示了后后的胜于前前。依此而论,‘随瑜伽行’的寂护,应该是:世俗谛中,是无形象的唯识说;胜义谛...胜义谛以一个积极与否定的说明。在第4颂中他定义“可表达的胜义”为一个可以与世俗认知相区隔的正理知──“由于它不会矛盾(虚伪,avisajvada),正理是胜义;而且(正理)不是世俗,凡是世俗者皆可能是矛盾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852379.html